查看原文
其他

人世间 | 旁观者效应:我们该如何走出沉默?

亦心 通心粉家园 2023-01-14

人 世 间

旁观者效应

我们该如何走出沉默?

河北唐山烧烤店暴力殴打他人事件引起重大关注,除了对施暴者恶劣的暴力行为的依法严惩以及对受害者心理创伤进行治疗,另一个群体也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沉默的旁观者。

短短五分钟的视频里,我们可以看到,唐山女子在烧烤店内拒绝男性骚扰后被多人围殴,被拽头发、被用脚踩、被椅子砸……场面一度暴力而惨烈,而该女子并非是在一个没有人烟的街头暗巷遭此惨遇,相反,正是在一个熙来攘往的街头,围观者众多,而施以援手的人则少之又少。

在众多恶性伤人事件中,除了一些精心布局不为人知的案件外,大多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实施暴行。1964年,基蒂·吉诺维斯在纽约惨遭谋杀,这名28岁的女子在公寓外被刺死;据报道,本可以伸出援手的当时32名邻居与路人,未介入协助或报警。社会心理学家比布·拉坦和约翰·达利开始着眼于旁观者效应的研究,他们不相信这仅仅是人性的冷漠。

比布·拉坦和约翰·达利将旁观者效应归因于两个因素:责任的扩散和社会影响。责任感的扩散意味着旁观者越多,个人采取行动的责任感就越低。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他人的存在会阻止个人在紧急情况下,针对恶霸、袭击或其他犯罪期间进行干预。旁观者的数量越多,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向遇难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小。而当很少或没有其他证人在场时,人们更有可能在危险情况中主动采取行动。社会影响则意味着个人监控周围人的行为,以决定自己如何行动。

NO ·1

什么人们不能提供帮助?

当看到有人遇到紧急情况或被袭击时,人们僵住或休克,是一种自然正常的生理反应。这通常是对恐惧的一种反应,害怕自居太软弱而无法帮助他人;害怕自己可能误解了当下的情况;甚至担心干预会使自己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

NO · 2

些因素导致旁观者效应?

很难找出人们不采取行动的许多原因,但研究表明,当涉及到对女性的性侵犯时,男性证人、持有性别歧视态度的证人或受毒品或酒精影响的证人不太可能积极帮助女性。

NO · 3

观者效应一定是消极的吗?

并非如此,导致旁观者效应的因素,同样可用于增加帮助行为当个人感觉自己被“人群”监视,并且他们的行为与其社会身份一致时,他们更有可能表现良好。例如,认为自己是环保主义者的人,当认为自己被观察到时,会更加努力地进行回收工作。

NO · 4

们如何成为积极的旁观者?

旁观者的干预往往是欺凌和其他犯罪停止的唯一原因。暴力事件中旁观者效应可以通过提高干预意识、推广一些“有效”的干预行为而减少。比如,中学和大学校园鼓励学生在目睹欺凌行为或潜在攻击时大声说话,让霸凌团队明白当下的环境并非是隐秘的。

另外一种技巧是要减少他人存在感,自我催眠,自己是第一个或唯一一个目睹问题的人。当一个人采取行动时,比如只是大喊,“嘿,发生了什么事?”或者“警察来了”,其他人也会跟着大胆采取行动。这就是说,成为一个积极的旁观者,认为自己是唯一负责人时最有效。

而当你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积极的旁观者时,这有助于培养移情等品质。试着从受害者的角度看问题。少担心帮助的后果,多关心你为子孙后代树立的榜样。如果你是受害者,在人群中挑选一个人,进行眼神交流。如果有机会,人们天生的利他主义倾向可能会促使他们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参考文献)

Bystander Effect Reviewed by Psychology Today Staff


往期文章推荐


【人生第一站】01原生家庭的影响:无法消弭但可超越

一声再见,我们终将以其他形式再相见

深夜“网抑云”,为什么人们容易在夜间EMO

从唐山事件看性骚扰、暴力与创伤治疗


图文编辑:亦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